◇◇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由《世界经济研究》杂志社在有关王湘东论文问题上之事想到的

  作者:村夫粗人

  《世界经济研究》杂志社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属下世界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一家
国内知名杂志社。村夫粗人曾在新语丝上数次登文,叙述一个举报人在关于举报
杨浦区业余大学教授王湘东,以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获取教授、拔尖人才等职称及
称号的学术腐败事件过程中所经历的。举报人已经提供的有关涉嫌论文证据中,
有两篇是王湘东发表在《世界经济研究》杂志上的:一篇是2003年第5期上的
《解决国际债务的综合措施》,另一篇是2003年第8期上的《美日银行监管体制
的比较及启示》。前者存在一稿二投与一定程度的抄袭嫌疑,后者存在严重抄袭
剽窃嫌疑(见注)。另外《世界经济研究》杂志社还曾为王湘东出具过一份证明
(见附件),证明其论文《美日银行监管体制的比较及启示》是一篇好文章。

  于是举报人于2006年10月向上海社会科学院纪委书记洪民荣及《世界经济研
究》杂志社等反映交涉,要求澄清有关事实。经过几次往来,《世界经济研究》
杂志社编辑段锡平于11月初通过电话向举报人说明了有关情况,其要点如下:

  1、这份证明是王湘东来《世界经济研究》编辑部要求为其开具的,具体办
理是在段先生手上进行的。当时王湘东给出的要求开具证明的理由是要参加什么
评奖活动。

  2、由于几年前发表《美日银行监管体制的比较与启示》论文时的责任编辑
现已离开编辑部,而段先生对当时情况及论文本身不甚了解,因此完全不知道该
论文与吴敬琏课题组系列文章中的那两篇有这么密切关系。

  3、证明中对《美日银行监管体制的比较与启示》论文评价的褒扬之词,现
在看来完全是因为文章中有那么多吴敬琏课题组系列文章中的那两篇文章内容的
缘故,吴敬琏他们的文章肯定是高质量的。

  4、编辑部在证明中对《美日银行监管体制的比较与启示》一文的评价并不
能作为什么权威性评价,该文章是否抄袭应该很容易判断。

  5、现在看来,当时编辑部出具那份证明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6、我们不想对《美日银行监管体制的比较与启示》本身及先前出具的关于
该文是好文章的证明再出什么公开谴责或澄清证明,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不是
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了?

  关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及《世界经济研究》杂志社在对待其刊登的王湘东涉嫌
论文问题上的情况,简要地就是如此。

  我们知道,国外学术期刊著作的杂志社出版社对一旦发现了的投稿人造假、
抄袭剽窃和一稿多投等丑恶行为通常都会进行公开谴责,而不良学者一旦被它们
公开谴责,则无疑是名誉扫地。其实,这也是正常环境下不良学者进行学术腐败
要面对的沉重成本。

  不知道上海社会科学院及《世界经济研究》杂志社在看到此文后是否会亡羊
补牢?

  实际上,杂志社也好、出版社也好,学校也好,乃至政府有关部门也罢,对
待一旦发现了的涉及本身的不良学者造假、抄袭等学术腐败丑恶行为,如果能旗
帜鲜明地进行公开谴责和严厉处理,完全不会丢失自己的什么声誉面子,恰恰相
反,只会赢得社会的尊重和喝彩;而如果态度羞羞答答、行为藏藏掖掖,倒是会
引来公众不断的非议和反对。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社会中,杂志社、出版界、学校、政府有关部门等都能
让不良学者付出沉重成本,那这个社会就不会形成学术腐败成风的程度。

  于是想到,如果能在国内杂志社出版社建立有关对不良学术投稿人公开谴责
及澄清声明制度,那一定会对目前国内学术环境改善起不小的作用。

  呼吁建立出版界的有关对不良学术投稿人公开谴责及澄清声明制度。

  注:王湘东发表于《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的《解决国际债务的综合
措施》与其发表于《上海综合经济》2002年第1期的《解决国际债务需综合措施》
属于一稿二投,另外该文在数据方面错误严重;王湘东发表于《世界经济研究》
2003年第8期的《美日银行监管体制的比较及启示》,其绝大部分内容抄袭著名
经济学者吴敬琏、陆百甫任总顾问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组所作的课题
成果系列报告中两篇,它们是《美国银行监管的模式、特点及其启示》(《中国
经济时报》2002年1月8日)和《日本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最新进展》(《中国经济
时报》2002年1月9日),该文抄袭剽窃程度达到惊人的80%以上。

  附录:《世界经济研究》杂志社的证明原文(原证明有该杂志编辑部的印章)

  论文刊载有关证明
  上海市杨浦区业余大学王湘东教授撰写的论文《美日银行监管体制的比较及
启示》发表于本刊2003年第8期。通篇文章观点正确,资料翔实,思路清晰,有
比较独特的见解,是一篇质量较好的文章。该文的有关内容已被中国人民大学书
报资料中心2003年当年期(F8)索引。
  该文主要借鉴好运用了吴敬琏等人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组:《美国
银行监管的模式、特点及其启示》(《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1月8日)和《日本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最新进展》(《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1月9日)等文献。
  上述文献在本刊发表的正文中已有说明,而文后的参考文献中,因责任编辑
考虑该页版面限制,故将上述两篇文献资料予以删除。
  特此说明。
  《世界经济研究》编辑部
  2006年8月22日

(XYS20090312)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